文|赵晓璃
写在前面的话:
不久前,李佳琦发长文登上热搜。
起因是这样的——
在李佳琦发文前某天的(2月23日)直播过程中,有个人一直刷屏骂他的小助理,说的话特别难听,比如:“小助理好油腻”、“小助理嘴贱”等之类的话语。
小助理和李佳琦说,李佳琦没有在意;没想到过一会儿依然有人骂,小助理再次告诉了李佳琦;李佳琦说:“我不说这件事,并不是因为我怕得罪粉丝,而是我真的回应过很多次关于有人在直播间骂人这件事了,不想在直播中的时间里专门去cue一些无关的事儿。”
直播结束后,李佳琦就在深夜发布了这篇长文。
其实只要了解过李佳琦经历的人,应该都会知道小助理(付鹏)。
李佳琦开始直播,付鹏力挺~
没想到,随着李佳琦的走红,小助理也成了公众人物,受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指责与谩骂。
在我看来,李佳琦的三观真的很正:“我的直播是大家来挑选产品的,而不是来传达负能量的。”
而真正应该反思的,恰恰是那些动辄血口喷人、凡事都喜欢在言语上“胜人一等”的人,因为他们正不知不觉间把自己活成了一团情绪。
一、
一年多前的来访者丹丹(化名)在咨询前备受困扰。
只不过,丹丹遭遇的困扰不是在网络上,而是在现实的工作中。
原来,丹丹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,咨询前的一段时间,她遇到一个客户M,声称两年多前买了他们公司的某件产品,说当时产品质量有问题,但是有事耽误了一直没有前来联系退货。
结果前几天M收拾屋子又翻出来了这件产品,于是联系当时的商场,商场称过了退换期限不予处理,结果M不依不饶,找到了这家公司,不知怎么要到了丹丹的联系方式,于是对丹丹开始“死缠烂打”,左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,一个问题颠来倒去地说......
丹丹这边明明感觉已经说通了,可M又打来电话,又来一次沟通和讨论......
等丹丹放下电话才发现,一个多小时过去了,约好的客户还没有来得及拜访,需要回访的电话也没来得及电话。
根据丹丹的叙述,从M找上她到她向我们这边求助咨询的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和客户M的纠缠像是一场噩梦,因为M常常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给丹丹电话,而且一直喋喋不休。
从开始的退货诉求,到后来针对丹丹回复不当的地方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......这让丹丹不堪其扰,但又担心毕竟这是客户,况且对方如此难缠,万一处理不当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呢?可如果你一直和这样的客户纠缠,确实会影响到自己的很多工作啊......
这该如何是好呢?
想要真正解决类似这样的困惑和问题,就不得不从M这类人的心理层面说起。
二、
毋庸置疑,不论是网络中还是现实中,你总会遇到这样一类人,那就是不论你们就什么话题进行讨论,这些人都习惯情绪用事,并且都希望在言语上占据上风。
只要能占上风,可谓“无所不用其极”:诋毁、谩骂、攻击等等招术全部拿来使用,可谓“不择手段”。
他们通常的表现就是——
如果得了理,势必不饶人;
即便不占理,也要想着办法搅个理出来......
事实上,这些人的表现,用一个通俗的词语来描述,就是“好胜”。
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,“好胜”属于个性品质,但好胜表现在什么地方,结果却大不相同:
问题在于,同样出于虚荣心,为什么有的人遇事就能表现出很好的情商不去与人争论,而有人则分分钟爆肝,非要争出个高下,稍微一点儿不如意就恼羞成怒、暴跳如雷呢?
《知觉成长模型》中对于这个现象做出了解释,大意如下:
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的知识结构不同,在遇到冲突或争论的时候,情商好的人,实则好胜心和虚荣心这两个点都很兴奋,好胜心令这个人渴望取胜,虚荣心令他们掉不下面子,与此同时,其他知识领域同样处于亢奋状态(例如,觉得争论会伤及感情;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上风,别人会认同自己,现在应该给对方保留面子,让对方好下台,等等)。
也就是说,在众多知识的共同作用下,当事人尽管有好胜心和虚荣心,但会根据当时的场景做出最佳方案判断,比如做出“见好就收”、或者“不必争论,有更好的办法”等等判断,然后这些知识及判断帮助当事人平复激情的情绪。
换句话说,这种情绪控制力的背后,离不开当事人的知识结构和根据情境做出的判断——这才是有些人在争论乃至冲突面前,会表现出冷静、理智的重要原因所在。
而如果一个人只有好胜心和虚荣心,却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判断力,就会全然不顾当时的情境,更不会冷静考虑得失,只会全力以赴地宣泄情绪,或者争夺言语上的胜利——这种人,往往不知不觉就活成了一团情绪。
三、
在网络上或者现实中,如果我们遇到了类似这种“喷子”或“杠精”,该如何应对呢?
在这个方面,蒂姆·法瑞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棒的思考工具,在此分享如下:
我们每个人最好要在事情变得最坏之前提前预想。
简而言之,就是我们要提前预想最坏的情景及所恐惧的细节,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摆脱恐惧。
那么,具体要如何做呢?
它代表着让你感到恐惧或者焦虑的东西,可能是结束一段关系、辞去一份工作、面对人际冲突......任何一项让你感到恐惧的事情。
广州企业新闻网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 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Copyright © 2012-2019 广州企业新闻网 http://www.gzcenn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